蔚蓝沙龙公益直播 | 聚焦蓝碳,别样诠释蓝色海洋

 

1015日,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青岛市黄岛区清源环保公益服务中心承办,方所书店、好奇魔鱼(青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六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青岛站)环保主题沙龙”暨“蔚蓝沙龙公益直播”完美落幕,50余位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现场聆听了几位嘉宾的精彩分享。

 

 

当天,来自不同领域的四位分享嘉宾,从海岸带蓝碳切入,再拔丝抽茧式地逐步引入蓝碳超能力、蓝色碳汇、蓝碳保护,更透过日常观察记录的图片、视频以及现场演示等多样化形式,将这种似乎有点抽象的“蓝色海洋”,相对具象化地呈现在线上线下观众眼前。

专业分享:解读海洋蓝碳

“目前公认蓝碳碳循环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等。红树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态服务功能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首位分享的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青岛项目总监李真真,从最基础的海洋蓝碳知识谈起,帮助观众对海洋蓝碳有了初步认识。

 

 

而作为国内早期持证的“蓝碳交易管理员”,奥陶微观创始人韩汉则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告诉观众,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到底有什么样的"超能力",社会公众应该如何参与保护蓝碳资源……尤其是在碳中和背景下,增强海洋碳汇能力,不仅有利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在此过程中,无疑也能很好地推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同时促进海洋蓝色经济的创新发展。

 

 

随着观众们对海洋蓝碳了解的逐步深入,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滨海生态系统,开始成为大家思考的对象。而气候变化这个看似非常专业,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的议题,就是因素之一。它的影响已经在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包括我们熟悉的潮间带。在纪录片导演李斐的镜头下,一汪汪看起来波澜不惊的潮池里,却有着别样天地。在气候变化影响下,这片水域会有怎样的未来?我们与潮间带那些神奇的生物又将何去何从,等等问题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如果这些分享能增进大家对生物的了解,感受到我们周边的美好,认识到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激发大家保护海洋、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践行环保行为,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李斐导演表示。

 

 

那么,有没有可能把一条河装入房间呢?对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当然不可能。但来自藤纹自然景观设计的生态景观设计师孙凯,却不仅和大家分享了河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河流里孕育了哪些你没见过的神奇生物等一条河都装不下的故事;更在活动现场精彩演示了,如何把一条河流装进房间的全过程,以及如何用一种方式就能在室内观察不同生态环境。

 

 

圆桌交流:聚焦热点话题

在随后的圆桌交流环节,四位分享嘉宾还和线上线下观众,围绕哪些海洋动植物能帮助固碳、青岛近海蓝碳环境等进行了交流;并设想了如果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会对青岛潮间带、淡水系统等产生什么样影响。

 

 

“未来,也许青岛特有的物种会完全变化。我们一直在观察记录,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关注,从小事做起,减少对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关于未来,李斐导演基于持续的观察这样设想。

“增加固碳能力,有一种相对经济有效、技术含量低的方式,那就是增加全球鲸类的数量。相关研究指出,鲸类,尤其是大型鲸类对于大气中的碳捕获具有重要意义。”李真真分享道。

 

 

而作为个体,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又能为助力海洋蓝碳、减缓气候变化做点什么呢?“我们可以保护海洋,保护红树林,保护鲸鱼!”“可以让爸爸妈妈少开车,尽量绿色低碳出行。”现场不少小观众积极思考,提出了非常丰富又切合实际的好建议。

线上直播平台观众也纷纷展开讨论,不少网友留言“要保护好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面对气候变化,要积极行动,不做吃瓜群众”,还对鲸鱼的固碳能力产生好奇,希望主办方能提供相关知识资料……

除分享环节外,活动现场还展出了“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灵山湾,蜕变为“水清、滩净、湾美、岛秀”的最美海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的生态成果,充分呈现了人海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我没见过黑夜,

我没见过星星,

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

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刘慈欣《流浪地球》

蔚蓝沙龙简介

蔚蓝沙龙由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发起,围绕生态环保领域,致力于打造分享与交流的开放性互动平台。每月甄选全球生态环保研究前沿与热点事件,邀请业内专家、青年学者、公益使者等共同研讨。在深度思考中,分享有价值的观点,凝聚发展共识,搭建沟通互动的桥梁,拉近社会公众与生态环保领域的距离,普及海洋保护知识,推动公众关注、参与公益环保实践。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欢迎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 益起守护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