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蓝星卫士”项目示范基地,渔业社区海洋垃圾防治有了参照标


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极氪智能科技联合发起,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执行的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倡导全国各地公益机构、志愿者,从海洋污染防治、海岸环境巡护、海洋知识科普、海洋守护行动等多种角度,带动天南海北的志愿者一起保护海洋。



223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极氪智能科技与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在青岛市琅琊镇西杨家洼村,举办了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海洋污染防治示范点授牌活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房志、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初腾飞、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树杰,以及参与蓝星卫士青岛项目地实施的30余位志愿者代表,共同出席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前,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房志跟随蓝星卫士青岛项目地志愿者,开展了一次海岸环境巡护。一个多小时的巡护中,巡护组不断从看起来洁净的海滩上,拔出一串串渔网、塑料袋,捡起一个个塑料瓶、啤酒瓶,还意外地发现了废弃的水龙头……就像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房志在致辞中所说:海洋污染防治是目前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仅仅一公里的巡护就能发现、清理60多斤海洋垃圾,虽然这些垃圾不是我们造成的,但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据悉,截至20231月,累计已有2500余人次蓝星卫士志愿者,在山东、浙江、广东、海南等地区共计9个城市,参与376次海岸环境巡护、154航次海洋污染防治、6场海洋科普/城市接力活动,从海洋/海岸带回各类海洋垃圾9.1吨。其中,由青岛西海岸新区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承接的青岛、日照项目地,累计组织621人次蓝星卫士志愿者,参与111次海岸环境巡护,104航次海洋污染防治,从海洋/海岸带回各类海洋垃圾2.1吨。

 

作为蓝星卫士海洋守护活动的项目地之一,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青岛琅琊镇西杨家洼村,拥有整个琅琊镇最大的内水港湾,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以渔为主,渔农并举。近几年,当地渔民在享受大海馈赠的同时,渐渐感到海洋里的鱼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渔民发现打捞的鱼货渔获少了,渔网打上来的海洋垃圾却多了。所以,当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组邀请当地以渔民为主体的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参与带海洋垃圾回岸活动时,迅速得到渔民的响应。



此外,青岛项目地还非常注重垃圾循环再利用,不仅积极组织渔民志愿者将废弃渔网改造成垃圾回收网兜,还将从海洋里打捞回岸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让可以回收的废弃物转入到资源循环再利用渠道,实现再生价值。项目实施以来,已有近1吨的可回收废弃物转入回收再利用渠道。

他们主动把弃之不用的废渔网,改制成回收垃圾用的网兜;他们还把打捞上来的垃圾废弃物,用自己的巧手装扮成活灵活现的环保艺术品;他们还愿意通过保护行动、科普培训、社区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周边渔村、渔港普及海洋保护知识。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初腾飞介绍道。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代表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组,授予青岛项目地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海洋污染防治示范点称号,以肯定、推广青岛项目地在蓝星卫士项目中、在当地海洋环境保护中起到的积极示范作用。



同时,为鼓励当地志愿者能够持续怀揣对海洋保护的无限热情,用实际行动保护身边的家乡海,蓝星卫士海洋守护项目组还在活动现场为渔民、渔嫂志愿者颁发了志愿服务证书。



为能帮助志愿者更好地保护海洋,更多地了解海洋保护,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项目总监李真真,还从海洋环境状况、海洋垃圾危害、海洋微塑料、减塑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为现场志愿者带来关于海洋保护的科普知识。



但海洋保护不止在于眼前,就像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树杰所说:需要我们扑下身子,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做。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欢迎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 益起守护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