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贝社丨昨天我吃了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牡蛎目牡蛎属贝壳的肉~

青岛贝壳博物馆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 2017-09-12

还别不服,说起贝壳,作为吃货的你,能想起的大概只有扇贝、生蚝、蛤蜊,但实际上贝壳世界可是个庞大的家族。

在海底世界里,有一种会给自己造“房子”的动物,它们能从自己的身体里分泌出石灰质,作为建筑材料来建造“房子”,用做自己的栖身之地,这些动物就是贝类。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所以归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建造的“房子”就是那些五光十色的贝壳。

世界上有多少种贝壳?

在浩如烟海的动物世界里,贝类动物可谓一大类绚丽多姿的海洋软体动物。其斑斓的外壳,玲珑的螺体,怪异的形态,无不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软体动物约有13万种(广义上来讲软体动物门就是我们常说的“贝类”),种类之多仅次于节足动物,为动物界第二大门类。

它们的生活习性随种类的不同和地理分布各异而千姿百态。大自然的造化赋予了这类动物神奇的生存方式。很多软体动物就其经济价值也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这些有着美丽外壳的小动物各有特点,其独特的方式生存也是非常有趣和神奇的。

贝类动物最神奇又最受人们关注的是那美丽的外壳,它是软体动物的保护器官,是它们存放内脏的“皮肤”,保护身体的“盔甲”。当动物活动时,头和足伸出壳外,一遇到危险便缩入壳内。足部和腹部均有肌肉与贝壳的内表面相连,使它们伸缩自如。

软体动物门中有壳的主要分为5个纲:

腹足纲(Gastropoda

双壳纲(Bivalvia

多板纲(Polyplacophora

掘足纲(Scaphopoda

头足纲(Cephalopoda

其中仅腹足纲及双壳纲有淡水生活的种类,腹足纲还有陆生种类,这两纲包含了软体动物中95%以上的种类,其他各纲均为海洋生活。

主要纲的分类鉴别特征比较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腹足纲(Gastropoda

特征

1 身体左右不对称;头部发达,有眼,触手;

2 通常有一螺旋形贝壳,所以又称螺类或单壳类;

3 足发达,位于腹面,故腹足类;

4 水生种类有鳃栉状、楯状或次生鳃,陆生种类具肺。

腹足纲通常具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但是贝壳的形态变化很多,各不相同。例如:帽贝科的贝壳如同一把撑开的小伞;锥螺和笋螺的贝壳纵轴极高,呈长锥形和笋状;而玉螺则介于两者之间,近似球体。

螺的贝壳每旋转一周称为一个螺层,螺层的数目随种类的不同相差很多,如笋螺可达20层,而鲍只有数层,每一螺层上常有各种花纹、斑点和突起物如肋、棘、疣状突等。

对于行动缓慢,缺乏抵抗力的软体动物来说,仅有一个坚固而实用的外壳来保护它们柔弱的躯体还不够。为了封住那可自行进出的螺口,拒敌于门外,它们还生有一个厣。厣的作用不言而喻,也是一种保护器官,当小动物缩入壳内时,即用厣封住螺口。厣是腹足类动物的足后端所分泌出的角质或石灰质物形成的。它的大小和形状常和壳口一致。但也有些种类如芋螺和凤螺的厣极小,不能盖住壳口,它们另有自己的防御方式。 

它们通常栖息在岩石或珊瑚礁间,在沙质海底生活时也通常附着在他物上,具有拟态的本领,和它所栖息的岩石或珊瑚颜色相似,使敌人难以发现。

双壳纲(Bivalvia

特征

1 身体侧扁,两个瓣状贝壳,故又叫双壳类;

2 头部消失无感官,又称无头类;

3 足呈斧状,又称斧足类;具有瓣状鳃故名瓣鳃纲;

4 全部生活在水中,大多海产,少数淡水。

双壳纲(Bivalvia)又称瓣鳃纲(Lamellibranchia),为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约有2万种。

该纲动物全部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少数为寄生(内寄蛤Entovalva、恋蛤Peregrinamor等)。一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少数营寄生生活。

多数可食用,如蚶、牡蛎、青蛤、河蚬、蛤仔等;有的只食其闭壳肌,如扇贝的闭壳肌干制品称干贝,江瑶的闭壳肌称江瑶柱。不少种类的壳可入药,有的可育珠,如淡水产的三角帆蚌、海产的珍珠贝等。有的为工业品原料,有的可作肥料、烧制石灰等。

主要特征是贝壳一对,一般左右对称,也有不对称的(不等蛤Anomia 及牡蛎Ostrea等)。壳的形态为分类的重要依据、贝壳中央特别突出的一部分,略向前方倾斜,称为壳顶(umbo),这是壳中最老的部分。壳顶所在处,为壳的前方。相反的一端为后方。以壳顶为中心,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线,有的种类有自壳顶向腹缘有放射的肋或沟。壳顶前方常有一小凹陷称小月面,壳顶后的为楯面、壳的背缘较厚,于此处常有齿和齿槽,左右壳的齿及齿槽相互吻合,构成绞合部(hinge)。绞合齿的数目和排列不一,为鉴定双壳类种类的主要特征。绞合齿中正对壳顶的为主齿,其前的齿称前侧齿,其后为后侧齿。在绞合部连结两壳的背缘有一角质的、具弹性的韧带(ligament),其作用可使二壳张开。壳自背至腹为其高度,自前至后为其长度,两壳左右最宽处为其宽度。

一些种类(贻贝、蚶、扇贝等)在足的腹中线稍后处有一孔,称为足丝孔,通人足丝囊内,其上皮细胞的分泌物遇水即变硬成贝壳素的丝状物,集合成足丝(byssus),用以固着外物。口为上下二唇间的横缝,唇多为三角形,具纤毛,可摄食。胃肠间有晶杆(crystalline style),细长棒状。胃中有胃盾(gastric shield),有保护胃的作用。鳃在原始种类(湾锦蛤Nucula)为盾状;有的为丝状或瓣状;有的鳃瓣互相愈合,且退化,形成一有孔的隔膜,为隔鳃(孔螂类Poromyacea),已无呼吸作用。心脏为一心室二心目构成,开管式循环;排泄器官为一对肾;神经节有脑、足、脏3对(湾锦蛤类尚有侧神经节),感官不发达、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牡蛎),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及面盘幼虫、淡水蚌有特有的钩介幼虫。

其他三小纲贝壳

头足纲、掘足纲、多板纲贝类无论在种类和形态变化上,远不及腹足纲和双壳纲。

头足纲(Cephalopoda)

特征

1 全海产,肉食性;

2 体左右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

3 头部发达,有一对发达的眼;

4 原始种类具外壳,一般为内壳或无;

5 足特化为腕和漏斗,长在头部,故名头足类;

6 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7 闭管式循环,直接发生;

8 神经系统集中,并且有软骨包围,感官发达。

头足纲(Cephalopoda)现存的动物现仅存786 种,大多是没有外壳的软体动物,如人们熟悉的乌贼、章鱼、海兔等,但是也有为数不多的具有贝壳的种类如“鹦鹉螺和船蛸”。鹦鹉螺一度是海洋中最具优势的无脊椎动物,当今只有少数几种存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船蛸所谓的“壳”,事实上只不过是一堆含钙物质,是供雌性船蛸储卵之用,一旦卵孵化完毕,“壳”就被丢弃。全世界温暖海域均有分布。

头足纲分布在所有海域的所有深度,从浅海至数千米的深海都可以寻觅到头足纲家族成员的踪迹,目前没有发现适应淡水的种类,但有些能够适应不同盐度的水。

多板纲(Polyplacophora

特征

1 背部有贝壳8枚,覆瓦状排列,呈块状;

2 适于在岩石上吸附或爬行,神维系统呈“双梯形” ;

3 大约1000种,全部海生。

多板纲(Polyplacophora)软体动物门的一纲。体椭圆,背隆腹平,背侧具有8块石灰质壳片,多作叠瓦状排列。最前面的一块称为头板,最后一块呈元宝形,称为尾板,中间的六块称中间板。板片的形状、大小和板片上的纹饰均随种类而异,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动物体腹面平坦,头在前方,圆柱状。足在头部的后方,掌状,很大,用于吸附岩石或爬行。足与外套膜之间有许多成对的鳃。肛门位于后端。壳片周围为一圈外套膜。腹面前端为不发达的头,口位其腹面。头后为宽大的足,可吸附于岩石表面或缓慢匍匐运动。足四周为外套沟,沟内有多对栉鳃。真体腔发达;开管式循环,心脏具1心室、1心耳,位围心腔内;具齿舌;1对管状肾;单个生殖腺;神经系统简单,梯式,无神经节。一般雌雄异体,个体发生中有一担轮幼虫期。约1000种,全海产。习见种类如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生活在海滨潮间带岩石间。

多板纲全属海生,常见于沿岸潮间带岩石裂隙中,以藻类、有孔虫等小动物为食料。晚寒武世至现代。化石少,常见分为散骨板。该纲最常见的代表是石鳖(Chiton,白垩纪至现代)。

掘足纲(Scaphopoda

特征

1 贝壳1个,呈牛角状,两端开口;

2 足圆柱形,头部退化为前端的一个突起,适于挖掘泥沙;

3 海产,多在泥沙中穴居,约350种左右。

掘足纲(Scaphopoda),为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具长圆锥形稍弯曲的管状贝壳,如象牙状。粗的一端为前端,开口大。称为头足孔;细的一端为后端,开口小,称为肛门孔。壳凹的一面为背侧,凸的一面为腹侧。外套膜呈管状,前后端有开口。头部不明显,前端具有不能伸缩的吻,吻基部两侧生有许多头丝(captacula),能伸缩,末端膨大。头丝可伸出壳外,有触觉功能,也可摄食。掘足类为肉食性,吻内为口球,具颚片和齿舌。足在吻的基部之后,柱状,末端三叶状或盘状。足可伸得很长,能挖掘泥沙。肛门开口于足的基部腹侧。无鳃,以外套膜进行气体交换。循环器官心脏一室无心耳,未分化出血管,仅有血窦。肾一对,囊状,位胃侧面。雌雄异体,生殖腺一个;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掘足类全部为海产,自潮间带至4000m深海都有分布,约300种仅2科。营埋栖生活,用圆筒形的足掘泥斜埋于底质中,顶端露在底质之上。贝壳呈象牙状,足圆锥形,末端有二冀状侧叶。本纲动物在我国分布广,种类多。常见的代表为角贝(Dentalium),生存时代为奥陶纪至今。

爱贝说

是不是特别神奇?

你知道世界上最珍贵的贝壳价值多少吗?

你知道贝壳是怎么繁衍生息的吗?

继续关注我们

看小贝壳认识大世界!

供稿:青岛贝壳博物馆

整理:海洋世界传播


图文:新闻中心

编辑:珊瑚宝宝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欢迎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 益起守护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