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动物们啪啪啪的科学真相 | 这书有那么点少儿不宜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 2017-12-12

图文来源:《海洋中的爱与性》

相信大家都看过《海底总动员》这部电影,也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知道了地球上还存在一种叫做小丑鱼的动物。不过,今天要说的书,会完全毁掉我们对《海底总动员》的认识。 

要知道,小丑鱼爸爸费劲千辛万苦帮助儿子尼莫在妈妈死后成长的故事,在真实的海洋世界中根本不会发生。

比如,尼莫的爸爸玛林,并不会是尼莫妈妈的唯一丈夫。在小丑鱼的世界中,雌性占据绝对的主导,一只雌性小丑鱼通常会同时拥有好几个丈夫。

假设尼莫妈妈的所有丈夫都从世界上消失了,也并不会出现尼莫爸爸和儿子之间的温馨父子故事——在真实世界中,尼莫爸爸会做出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事——改变自己的性别,成为家族中占据主导的雌性小丑鱼。

没错,雄性小丑鱼可以在必要时改变自己的性别成为雌性小丑鱼,而雌性则不能转变为雄性。

比电影更真实的是,假设这片海域中只剩下尼莫爸爸和尼莫两只小丑鱼,尼莫也很有可能成为变成雌性后的尼莫爸爸的新伴侣,也就是成为前任爸爸的新丈夫。

如果这事听起来有点倒胃口,或许我们需要反省自己看待海洋动物的方式——毕竟,人类不能将自己对于父子关系的认识强加到海洋动物身上——同样,我们也不能用人类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海洋动物如何觅食、如何交配。

《海洋中的爱与性》

玛拉·J. 哈尔特 著

黄波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未读

上市时间:2017.8

玛拉·J.哈尔特(Marah J. Hardt)的新书《海洋中的爱与性:变性的鱼、浪漫的虾、怪癖乌贼及其他深海情色奇葩》,为我们介绍了各种海洋生物的交配方式,小丑鱼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

就像副标题所写,哈尔特在书中普及了匪夷所思的海洋动物的性行为。从灵活转变性别的小丑鱼,到浪漫的美洲龙虾,再到完全生活在雌性体内的雄性食骨蠕虫,这本书重新为我们上了一堂生物课。

玛拉·J.哈尔特,海洋生态学家

在海底实现交配需要克服很多难以想象的逻辑问题,最简单的就是,如何在昏暗的海底找到离你很远的同伴。

正因为如此,许多物种采用群体性交配的方式,以便保证任何可能的繁殖机会。比如,为了防止在游动过程中找不到彼此,拿骚(巴哈马首都)石斑鱼会在相对宽阔的海域聚集在一起快速实现交配。每年有那么几天,它们会从隐士变成享乐主义者,从栖息的岛礁游行来参加大规模的狂欢Party

鱼类有一种非凡的能力,它们能改变自己的体色。它们在交配季节经常展示出大胆、引人注目的色调。展示这些色彩是它们营销自己的一种手段,宣告着它们已经准备好交配了。

另外一些海底居民则在进化过程中拥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优势。很多雌性生物,包括鲨鱼、章鱼和螃蟹,能够在最初交配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储存精子。

这一特性有很多好处:假如与之交配的是优质的雄性生物,那么雌性可以选择不停怀孕(毕竟储存了精子),而不需要与其他看不上眼的雄性交配;而另一方面,雌性也可以保留精子,选择在合适的时机怀孕。曾有一只水族馆里的点纹斑竹鲨,在交配之后的四十五个月之后生下了一只健康的小宝宝。(知道你一定在换算,没错,四十五个月是将近四年的时间。)

雌性美洲龙虾会利用尿液吸引雄性。之后几天时间里,雌性龙虾会在雄性的洞穴里不断考察,看看对方是否是合格的伴侣。而雄性龙虾会耐心等着雌性蜕壳——蜕壳时的雌性龙虾相当虚弱,在新壳长出来之前甚至无法自己站立——这时恰好是雄性龙虾实现交配的“好时机”。

与一般的科普书不同,这本书读起来相当轻松,作者用拟人化的语言“还原”了海底生物的交配场景,时不时调侃一下,开个玩笑,能让你一口气读完。

哈尔特同样写到,人类对于海洋生物及其繁殖方式的理解会直接影响到全球的食品安全。

例如鳕鱼和黑线鳕中的雌雄两性,会分别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一般雄性鱼群生活的海域更深。而在特定深度的海域捕鱼,不管是用鱼线还是渔网,都很有可能直接消灭鱼类的一半,更可怕的是,捕捞上来的都是一个性别,从而导致剩下的鱼类无法实现繁殖。

而桡足类的海洋生物,其生存和繁殖都与温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海水温度升高桡足类减少,继而以它们为食的鲸类和其他动物都会减少。

开玩笑很容易——毕竟,我们也不希望这些鱼类消失,否则怎么继续享受海鲜大餐呢?

但其实这是一个值得严肃思考的问题。人类的活动和造成的污染已经影响了海洋生物的命运。如果我们要挽救海洋生态系统,防止物种的衰竭,最终要依赖我们对海洋中的古老远亲的繁殖方式的了解。我们学到的越多,我们就有越多的机会实现海洋生物和人类的和解。


编辑:珊瑚宝宝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欢迎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 益起守护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