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极地》,北冰洋的美丽夏装在召唤

        自1999年我国组织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以来,在近20年的时间里,已有8批科考队员曾离开祖国和亲人,到冰封雪飘的遥远北极,去探索深藏在壮美极地的科学奥秘。

7月20日,雪龙船又载着中国第9次北极考察的队员们,从上海出发一路向北,九探北冰洋...... 
 
 
《我们去极地》MV

附 文:


北冰洋的美丽“夏装”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顶端,冬夏两季的面貌迥然不同。

8月,我们乘船到达北冰洋的时候,正值北冰洋的盛夏。与人类社会一样,大自然也给北冰洋换上了一套美丽的“夏装”----冰上融池

在极昼的阳光照射下,覆盖在北冰洋海冰上的积雪渐渐融化,在洁白的冰面上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冰上融池。



融池的颜色深浅不一,淡蓝色是融化尚浅的融池,深蓝色是已经融化很深的融池,深黑色是已经融化透并与海水相连的融池。在“雪龙”号一路北上航行过程中,拍摄这些美丽的、充满艺术造型的冰上融池,给我们单调的航行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余兴光不仅是一位海洋科学家,还是一位造诣深厚的书法艺术家。我在厦门之时,曾到他的办公室参观,惊奇地看到他那间面朝大海、视野十分优美的办公室,一角还设有笔墨纸砚的书画桌;办公室里悬挂了他的一幅书法作品,看得出功力相当深厚。

在北极科学考察紧张的工作之余,余首席曾多次展示他的墨宝,或为队员题词、或为活动助兴,深受大家欢迎。


     

有一天,我与余首席谈及冰上融池之美,他欣然拿出自己的相机,高兴地说:“我拍到了一张非常珍贵的冰上融池照片,你来看看像不像‘王羲之’三个字?

果然,在一片杂乱的浮冰区,三个相邻的冰上融池组成的形状,看上去与‘王羲之’三个字的草书十分相似。不过,如果没有余首席这位书法艺术家的指点,自己无论如何都很难将冰上融池与中国的书法艺术联系在一起。

“此次北极之行,除了科学上的收获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深刻体会到中国书法艺术与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余首席感慨地说:“中国书法是一种点画、线条的造型艺术,通过点画、线条的千变万化和有机组合,形成了一种充满美感的艺术。在各种自然条件作用下,冰上融池的形状也呈现出与汉字极其形似的点画和律动的线条,似画非画、似字非字,看上去同样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冰上融池是洁白的浮冰在湛蓝色海面上书写的一种‘自然书法’,如同中国书法在宣纸上书写那样,同样讲究‘计黑当白、计白当黑’。而且,冰雪的不同融化程度,还形成了中国书法中的‘屋漏痕’,将毛笔摩擦宣纸的气势与力感,用十分自然的形式完美地呈现出来。”余首席说。




此后仔细观察,许多冰上融池的线条果然与中国书法艺术颇为神似,或为狂草、或为篆书、或为甲骨文,应有尽有。“雪龙”号回国途中,余首席还在“北极大学”的课堂上专门讲了“中国书法与冰上融池”,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我们去极地


作词:潘刚志

作曲:路勇

编曲:方辉

演唱:讴洋


离开了祖国和亲人我们去远方

遥远的天边冰封雪飘  月球一样荒凉

没有四季 没有村庄 没有树木 没有花香

这就是我们日夜工作的地方


长城 中山 黄河和昆仑

座座都是科学的殿堂

有你有我还有未来的希望

五星红旗冰雪中迎风飘扬


啊  神圣的南极 神圣的北极

雪燕为我们唱起了歌谣

企鹅为我们跳起了舞蹈


啊  神圣的南极 神圣的北极

冰雪在讲述着千年的故事

化石在演示着万古的沧桑



感谢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对本期的大力支持!本期歌曲MV由广州市珈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附文与照片均由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2014年度海洋人物”张建松提供,特此鸣谢!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欢迎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 益起守护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