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常态化净滩公益活动(青岛站)正式启动


新年伊始,二月的海风仍旧凌冽,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承办的2021年全国常态化净滩公益活动(青岛站)”却已如期拉开帷幕。在青岛雕塑园附近海域、蓝谷人才公园附近海域,由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青岛市青少年绿色联盟等公益团体招募的40余位热心志愿者,仔细捡拾、清理着散落在海滩上的各种垃圾。渔网、塑料瓶、烟花筒、烟蒂……无论面对何种垃圾,志愿者们总能追“圾”成功。

据悉,自2017年开始,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在全国沿海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的支持下,汇聚各地海洋保护公益机构、志愿者,广泛开展“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活动充分凝聚社会各界爱海公益力量,提升全民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传播海洋资源和生态修复知识,形成全社会积极投身守护美丽岸线、共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2021年,为能持续践行“守护美丽岸线 我们共同行动”活动理念,积极响应公众对开展持续性公益净滩活动的需求,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又推出“2021年全国常态化净滩公益活动”,使得传统的净滩活动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

 

作为2021年全国常态化净滩公益活动(青岛站)”的承办方之一,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将联合青岛市青少年绿色联盟、青岛市清源环保公益服务中心等公益机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大学生志愿者,以及社会公众,共同致力于岛城海岸垃圾清理、海洋保护理念传播。

 

在净滩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发现了大量渔网、泡沫等渔业废弃物,并且随着海水的冲刷,许多渔网都被掩埋在沙子中,成为金色海滩的“顽疾”。志愿者们就齐心协力,一点点用双手将掩埋较深的渔网挖出来,再拖到垃圾归类指定地点。

志愿者协同清理渔网 

除此之外,志愿者们还在沙滩上发现了许多燃放后的烟花爆竹筒、燃放碎纸屑等。“火红”的沙滩虽然充满节日的喜庆,却给清理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在一次又一次扣取出爆竹碎纸屑后,志愿者张先生呼吁:“过年放烟花爆仗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清理这些遗留的纸筒,不要在禁燃区域内燃放。”

 

部分沙滩上燃后的烟花纸筒

除了捡拾、清理海岸垃圾,活动中还同步进行了海岸垃圾分类知识讲解。塑料类、橡胶类、玻璃类、金属类……这些看起来普通的生活垃圾,却会给大海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不同垃圾的归属、以及降解时间。即使小小的一张纸巾,也需要至少2周的降解时间;而像沙滩上最常见的塑料瓶的降解时间则可能长达450年。

 

志愿者进行海岸垃圾分类


小志愿者王艺蒴就学习到,“塑料类海洋垃圾对海洋生态破坏性最大,各类塑料垃圾不仅难以降解,更会被海浪冲刷成微塑料颗粒,通过食盐、海鲜等进入我们的餐桌。”

 

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净滩活动


活动现场,一个个志愿者们无暇欣赏美丽的海滨风景,化身“海洋卫士”,有条不紊,分工合作,将塑料瓶、玻璃碴、烟蒂、渔网等海岸垃圾,一件件捡拾到网兜中,再分类称重,成为海滩上最美丽的守护者。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初腾飞介绍,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协会将通过组织公益净滩活动、净滩活动沙龙分享会等多种形式,更好地宣传海洋生态保护理念,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海洋保护活动中。

全国常态化净滩公益活动(青岛站)活动部分志愿者合影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欢迎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 益起守护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