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塑城市:打造净塑社区,我们共同参与


7月15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及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主办的三亚市净塑城市试点示范项目第二次交流会在藤海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三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基金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藤海社区居委会、蜈支洲岛旅游区工作人员及社区渔民代表、商户代表、藤海小学师生代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专家等20余人参与了本次交流会,在前一次会议的研讨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该区域减少一次性塑料污染的落地实施工作。


交流会上,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工作人员周佳瑞围绕协会在梅联社区的项目展开分享,基于真实案例并结合过往的教训、经验,总结了社区工作原则。在分享中,周佳瑞强调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纳入社区的视角和观点,为社区居民在参与下阶段讨论时的角色定位提供了基础。通过学习其他项目地的实践逻辑、策略与行动,参会者得到了分析比较的机会,也通过分享的案例,加深了对项目意义和理念的理解。


会上,蜈支洲岛景区绿化部蒋祥玉经理向参会者全面介绍了蜈支洲岛在无废景区创建中的经验,为试点区域接下来的净塑工作奠定基础。作为首批“无废旅游景区”创建试点单位及三亚净塑城市试点示范项目试点区域,自20208月起,蜈支洲岛旅游区分别通过成立无废创建执行小组、建立“无废旅游景区”创建管理文件制度和考核办法、推进无纸化入园和无纸化办公、配备电瓶车及公交车等新能源车辆、采购可降解塑料制品、自建垃圾分类场、“五叶草”智能卫生间、新增智能垃圾桶、环保垃圾清运车及海洋垃圾清理等内容来扎实推进无废旅游景区创建,以“无废”主题宣传海报和横幅、电瓶车司导讲解的形式向游客宣传环保理念,并开展净滩活动等活动来倡导游客爱护海洋。同时全面落实贯彻“五员”文化理念,对员工进行线上培训,以“清洁员”的角色来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无废旅游。


张石清,藤海村妇联主席,也是社区捡拾工作的负责人。会上,她向大家简单介绍如何带领渔民大姐开展海滩垃圾捡拾及调查工作。每周三、周六上午,赶着天刚亮垃圾较多的时候他们就出发了,沿着藤海村周边约3公里的海岸线徒步一个来回,清理海滩垃圾,再将所清理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最后将所获得的数据记录在册。张姐说,每一次调查都需要3-4小时,最累的不是在太阳下暴晒3个小时弯腰1000多次捡拾垃圾,也不是抬着又重又脏又臭的垃圾在松软的沙滩上来回走6公里,而是在最后的垃圾分类及称重环节。因为是调查,就要求分类要更加细致严谨,数据要更加真实可信,这样的数据才有意义,所以在这个环节每个人都很认真仔细。在谈到她们半年的捡拾工作所带来的改变时,她说,以前公众和游客看到我们捡拾垃圾没有什么感觉,现在看到我们捡拾他们会主动把自己产生的垃圾扔到我们的垃圾网袋里,后来有了垃圾桶,他们也会主动把垃圾扔到附近的垃圾桶里,现在丢在海滩上的垃圾越来越少了。讲到公众的改变,张姐眼里有光。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学博士林尤伟从海洋所面临的塑料污染开头,通过海洋塑料垃圾污染视频分享,引起公众对海洋塑料垃圾的重视。进一步介绍了基金会专家组对项目地一次性塑料使用情况的调研结果,带动社区公众关注社区塑料垃圾污染问题。




随后的分组讨论环节,参会人员分成两组围绕“项目地垃圾种类、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共同探讨社区塑料垃圾污染问题,思考解决社区塑料污染的方法。各参会者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社区内遗漏到环境中的主要塑料垃圾以一次性塑料制品为主,包括塑料袋、塑料餐具、食品包装袋、烟头、吸管、饮料瓶、泡沫箱碎片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游客及当地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社区设施设备及管理不完善以及宣传不到位等。对应的解决方案应包括源头管控、可重复使用产品替代、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布设、加大对游客及当地居民的宣传引导等措施。


会议最后,基金会项目人员赖妙妙向与会者分享了项目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并对会议做了总结,肯定了会议的意义和成果,鼓励所有参与者共同参与净塑城市试点示范项目创建工作。


净塑城市项目背景介绍

2018 年,WWF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了净塑自然项目,该项目以解决塑料污染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日益增长的危害为目标,旨在到 2030 年消除塑料向自然的泄漏,并聚焦国际公约与政策倡导、净塑城市、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公众倡导等四个领域。20203月,三亚市正式加入WWF全球“净塑城市”网络,成为国内第一个净塑城市,同时也是国家无废城市的先行者。2020年底,在三亚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WWFOPF项目组及专家经考察调研,选定三亚市海棠区蜈支洲岛及藤海社区为净塑城市试点区域,与在地伙伴组织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在试点区域开展净塑实践工作,从源头减量、监测研究、完善废弃物管理措施、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和国际交流等领域共同推进,并引进社会创新技术力量及商业模式,力争在两年内减少该地区30%塑料污染,并打造最佳实践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净塑模式。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欢迎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 益起守护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