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美人鱼”与珊瑚的故事感动了三亚!

近日,

《三亚日报》推出特刊

海底森林守护者黄晖:一抹朝晖照珊瑚》,

讲述了海底森林守护者黄晖

及其团队与三亚珊瑚生态修复结缘的故事。

报道推出后,

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及志愿者

就讲述了对黄辉老师的印象

和对珊瑚保护、海洋保护的认识

黄晖印象

黄晖在海边。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以黄晖及其团队为榜样:团结一切力量 保护美丽海洋
近日,海底森林守护者黄晖老师的事迹,在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产生了强烈反响。协会活动推广总监蒲冰梅表示,将继续以黄晖老师为榜样,团结一切力量,保护美丽海洋。
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珊瑚礁养育了超过四分之一种类的海洋生物,在为人类提供大量海产品的同时,也是工业、新型海洋药物的原料宝库,还兼具防浪护岸、环境调节等功能。但由于海水升温、长棘海星爆发、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种种原因,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的珊瑚礁因白化死亡。
为拯救这种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蓝色沙漠中的绿洲的生态关键区,在海南、在三亚,有许多研究人员、志愿者一次次默默下潜,奋斗在珊瑚礁保育的第一线,黄晖老师就是其中的关键人物。蒲冰梅说,作为海洋保护的一员,她深知每一次下潜都伴随着危险,更何况还要在水下从事珊瑚礁调研、保育等各种工作。但多年来,黄晖老师却凭借自己的执着与热爱,持续深耕珊瑚礁调研与修复,只要中国海域哪里有珊瑚礁,哪里就有她的足迹。为能深入研究珊瑚修复技术,黄晖老师更是带领团队,忍常人所不能忍,克服海底科考的种种困难,因地制宜设计规划满足不同海域要求的珊瑚培育、修复方式。这让我很钦佩。
从《三亚日报》的报道中蒲冰梅更加详细地了解到,蜈支洲岛、小东海、西岛、东锣岛等周边海域,珊瑚礁生态修复成果显著,这些都离不开黄晖老师及其团队一次次的努力。同时,黄晖老师还积极支持、引导爱海人士加入海洋保护行列,为公众普及珊瑚礁知识,将珊瑚礁鉴别技术、调查方式、培育方法教授给大家,呼吁公众关注海底森林珊瑚礁,参与和支持珊瑚礁保护工作。可以说,黄晖老师二十年如一日,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最热爱的珊瑚礁保护事业。
作为同样因为爱海,所以护海的海洋保护公益机构,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从成立之初,就积极参与海南省、三亚市相关珊瑚礁调查、保育、碳潜力研究等项目。在这个过程中,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不仅得到黄晖老师的指导、建议,还参加了黄晖老师及其团队组织的珊瑚礁知识培训;从点滴中,体会、学习黄晖老师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突破个人极限坚持热爱的拼搏精神。这些都是正在成长发展中的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不可缺少的动力和基因。蒲冰梅说。
“‘
团结一切力量,保护美丽海洋是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行动纲领,相信也是黄晖老师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信心所在。蒲冰梅相信在黄晖老师和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带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珊瑚礁保护、海洋保护行列中,为保护海洋生态,人海和谐共生而前行。

社会反响

黄晖观察养殖的珊瑚。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志愿者李波:引导孩子们保护海洋
李波是一名志愿者,也是三亚沙滩和海底的清洁工,坚持清理海底垃圾21年。和黄晖老师一样,李波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喜欢大海、憧憬在海边工作的李波于2000年来到三亚从事潜水教学和救援工作,并时常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下海清理海洋垃圾。李波说,刚来三亚时,跟着鱼儿在海里畅游、欣赏美丽的珊瑚是最美好的事情。但一次台风过后,往日熟悉的海洋到处都是塑料等生活垃圾,令他痛心不已。从那时起,他便一次次潜入海底,徒手清理破损渔网、塑料瓶、帆布等各类垃圾。
但我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李波说,这些年,他一直在发动身边人参与到海洋保护的行动中来。所以当镜头对准黄晖老师及其团队,进行大篇幅报道和关注珊瑚生态修复、海洋保护的时,我很激动。因为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到,海洋环保并非遥不可及,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在李波看来,海洋生态保护不能仅靠科研工作者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其中,从科普宣传、清理垃圾、遏制破坏、培育珊瑚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以更好地保护海洋。
如今,在业余时间,除了下海清理垃圾,李波也会时常到渔村、校园、社区等地,开展海洋保护宣讲活动。我会给孩子们讲故事、看视频,带他们了解珊瑚这个人类的好朋友。让孩子们亲近海洋保护海洋,之后再影响他们的父母。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努力,让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地球,保护海洋,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李波说。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欢迎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 益起守护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