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倡议书》发布,六大倡议推动黄海生态区的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21年6月4日下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简称WWF)和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简称OPF)联合主办的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倡议发布会于线上开展。会上,主办方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联合发起的《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倡议书》首次发布,并通过黄海生态区保护地报告分享、嘉宾对话及专家解读倡议的方式,共同推进中国黄海生态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和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七十多位政府、科研单位、高校、NGO 等代表,一起探讨与承诺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该倡议。

                                                          《黄海生态区保护地倡议书》 

WWF副总干事(项目)周非指出,黄海生态区生物多样性和资源极为丰富,在这个国际性的水域内分布有众多的鱼类、无脊椎动物、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它不仅哺育了众多海洋生物与迁徙物种,也为沿海地区提供了巨大的生态产品和服务。我们合作发起《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倡议书》工作,旨在针对中国黄海生态区的保护优先区域,制订未来的海洋保护地发展倡议,并联合专家、NGO等以实际行动响应倡议,共同推动中国黄海生态区的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副秘书长杨彪表示,作为倡议的联合发起方,我们希望与各位伙伴共同推动黄海区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生态系统保护、可持续渔业、海洋污染、政策倡导、自然教育等板块的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从陆地到海洋共同参与响应国家“陆海统筹”整体管理的相关工作。同时作为一个社会化的公众平台,SEE基金会也将联动我们的项目中心,如山东齐鲁中心,通过支持伙伴机构,为伙伴机构赋能,来共同推动上述工作的开展。

黄海生态区以黄海为核心,两侧扩展至整个渤海和东海北部,海域面积达 460,000 km²。该区域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的巨大威胁。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中、日、 韩三国的科学家于2008年完成了《黄海生态区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选划了23个潜在优先地区(potential priority areas, PPA),并以此为重点推动黄海生态区的保护工作。而中国政府也一直在注重该海域的保护工作,截至 2019年底,黄海生态区已选划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共152处, 总面积8.04万km²,,基本覆盖了黄海生态区沿岸省/市,有效保护了生态区内的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

                                      黄海生态区生活的珍稀鸟类勺嘴鹬©勺嘴鹬在中国

                                               东亚江豚© Alphataurus Co.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朝晖指出,从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空缺分析当中,我们发现我国目前的海洋保护地管理和建设过程中依旧面临顶层设计缺乏、管理能力和管护条件弱、管理人才和资金少、 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一些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区域仍未划入海洋保护地, 具有较多区域的保护空缺。

结合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的保护现状和建设、管理的多重要求,《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倡议书》概括发起以下六大倡议。旨在进一步集合多方力量,更加系统地推进并延续保护工作:

倡议一 

加速识别重要生态热点区域,为新建海洋保护地实现应保尽保提供决策依据。

倡议二 

优化现有保护地层级和网络,加大对高保护价值和受重大威胁区域的有效保护。

倡议三 

加强能力建设和创新,推动海洋保护地规范化管理。

倡议四 

加强海洋保护地的国际合作交流,增加保护成效。

倡议五 

多方参与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实现共建共享。

倡议六

创新保护地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通过加强黄海生态区濒危物种监测、开展基线调查、开展保护地适应性管理试点项目、进行科普宣教、建立海洋保护地管理新机制、与国际合作交流等方式,数十位专家及NGO代表等对以上倡议结合实际行动进行响应。

                                                 红海滩 ©田继光

营口市自然资源事务中心玉石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李辉表示,营口在过去属于保护的空缺区域,但是辽河口在新的保护地规划当中,期望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倡议内容当中,赞同需要识别生态热点区域,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支持海洋生物状况的调研工作,可以为政府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数据作为保护依据。另外也希望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各类保护区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建议,一起探讨更好的实现路径。

《黄海生态区保护地倡议》的正式发布只是一个开始,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道路上,还有漫漫长路。WWF海洋项目专家杨松颖寄语:“未来,也期待更多元化保护力量的响应和加入,希望在多方力量的联合行动下,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的生态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未来率先在黄海生态区实现2030年前保护30%海洋面积的目标,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供区域贡献。”

附:

一、《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倡议书》全文

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倡议书

(2021-2030年)

黄海生态区[1]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筛选的全球最需优先保护的43个海洋生态区之一,也是唯一涉及中国海域的生态区。其空间范围以黄海为核心,南北两侧扩展至渤海和东海北部的长江口,总面积达46万Km²。黄海生态区生物多样性和资源丰富,为沿海地区提供了巨大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但面临密集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也出现了与其它生态区类似的资源衰退、生境退化或丧失、生态灾害频发等问题,急需加强海洋保护地建设,以提升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恢复[2]

中国在黄海生态区已建各类海洋保护地152处[3],面积达8.04万Km²,对重要保护物种[4]、生境、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显著。

在全球高度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中国大力推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在此提出6条倡议,以建立多渠道的本地与国际伙伴关系,促进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行动、携手共建黄海生态区的海洋保护地,率先实现2030年前保护30%海洋面积的目标,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供区域贡献。

倡议一:加速识别重要生态热点区域,为新建海洋保护地实现应保尽保提供决策依据。

优先行动:

•  加强对黄海生态区重要保护物种的调查研究,识别其关键栖息/繁殖区域,完善对重要保护物种的海洋保护地建设;

•  识别重要保护物种的洄游通道和生态廊道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重要经济物种的繁殖场、索饵场和越冬区域,为建立季节性保护地提供依据;

•  开展陆海统筹框架下的专题研究,识别陆海连通廊道和相互作用,研究陆海生态连通性保护和恢复的有效措施;

•  研究海洋保护地之外的其他有效保护方法和措施,例如对越冬场的监控和管理、控制塑料等污染物向海排放、海岸带生态修复、洄游通道的季节性保护等;

倡议二:优化现有保护地层级和网络,加大对高保护价值和受重大威胁区域的有效保护。

优先行动:

•  对高保护价值区域优先创建海洋类型国家公园,例如渤海海峡-长山群岛关键生态廊道区域,辽河口、黄河口与长江口等重要入海河口区域,以保护黄海生态区的整体性;

•  针对已有科学研究基础的重要保护物种(例如斑海豹、鸟类等)和生境(例如河口、海草床、滩涂等),推动科学扩大保护范围或选划新建海洋保护地;

•  推动建立重要保护物种和重要经济物种的保护地网络,整体保护迁徙路径、产卵场和栖息地,提高保护地体系的生态连通性;

•  推动相似类型海洋保护地网络的建设,促进保护地间的行动合作、信息共享与经验分享,探索实行联合保护措施共同应对重大威胁;

倡议三:加强能力建设和创新,推动海洋保护地规范化管理。

优先行动:

•  加强海洋保护地的科学研究和人员培养,为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  研究制定海洋保护地管理规范及技术指南,促进黄海生态区保护地的规范化建设和运行管理;

•  在原有保护地选建程序基础上,探索社会提名或相关领域专家推荐等其它创新性选建途径;

•  创新探索海洋保护地管理新机制,成立多部门合作委员会,开展海洋保护地适应性管理试点;

倡议四:加强海洋保护地的国际合作交流,增加保护成效

优先行动:

•  推进黄海生态区的跨境联合保护行动,在黄海冷水团、重要保护物种和重要经济物种的产卵场/繁殖地、洄游/迁徙通道、停歇地、越冬地等共同关注区域,探索制定与实施协同保护措施和行动;

•  推动国家间缔结姊妹海洋保护地,建立保护地网络或联盟,定期开展人员交流、信息和经验分享,提高各自海洋保护地的成效;

•  推动黄海生态区内的海洋自然遗产申报,积极协助海洋保护地申报相关国际体系认证(如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圈保护区、绿色名录等);

倡议五:多方参与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实现共建共享。

优先行动:

•  鼓励海洋保护地周边的当地社区、利益相关者、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保护地的选建和管理过程,为保护地的发展提供协助和支持;

•  制定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研究制订鼓励政策和奖励机制,引导社会多方参与海洋保护地的生态修复、动物救助站、自然教育等建设,实现共建共享;

•  鼓励各相关机构开发海洋保护地培训课件,定期举办保护地知识培训,提升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地管理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专业性;

•  鼓励各机构广泛开展与海洋保护地相关的科普宣传活动,如知识讲座、志愿者活动、海洋环境教育等,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和科学知识,为保护地发展吸纳更多社会力量;

倡议六:创新保护地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优先行动:

•  创新黄海生态区的保护地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在海洋保护地开展特许经营试点,增加保护地和周边社区的自我持续发展能力;

•  研究海洋保护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探索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  制定科学的海洋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约束生态环境和资源过度消费,增强保护地和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  在适当区域开展“可持续蓝色经济创新示范”,探索设立“可持续蓝色经济创新示范”的入选标准,促进海洋保护地为社区发展的支持能力。

[1] WWF将生态区定义为一系列地理上独特的物种、自然群落和环境因素的集合,通过评估共选出了238个能代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最具保护价值的陆地和水域生态区,其中陆地生态区有142个,淡水生态区53个,海洋生态区43个。

[2] 曲方圆, 李淑芸, 赵林林, 杨松颖, 万铭扬, 蔡吕彤, 张朝晖 (2021) 黄海生态区保护空缺分析. 生物多样性, 29 (3), 385-393.

[3] 本倡议中的海洋保护地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含海洋公园)、海域中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3种类型。

[4] 重要保护物种泛指纳入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IUCN《红色名录》中受到保护或/和具有较高关注度的物种。

二、倡议联合发起与响应方

联合发起方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黄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态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作为黄海倡议的联合发起方,一直将黄海作为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工作。我们积极响应黄海的全部六项倡议,并希望与各位伙伴共同推动黄海区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生态系统保护、可持续渔业、海洋污染、政策倡导、自然教育等板块的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作为一个社会化的公众平台,SEE基金会也将联动我们的项目中心,如山东齐鲁中心,通过支持伙伴机构,为伙伴机构赋能,来共同推动上述工作的开展。

响应方(以拼音首字母排序)

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

响应倡议四,在黄海生态区推动保护地国际人员交流与经验分享,尤其是渔民社区保护经验交流,协助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请世界自然遗产;
响应倡议五,搭建协作保护平台,促进黄海滨海保护区、社区、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协作,开展社区保护与生态修复、自然教育和保护能力建设;
响应倡议六,在丹东滨海湿地区域创新开发保护地生态产品和生态体验服务,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升实现渔业和滨海资源可持续利用。

创绿研究院

响应倡议六:在开展蓝色经济话语下的海洋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地融资相关的国际交流和政策研究。私营部门在海洋保护中的参与至关重要,但是需要有政策提供参与的框架和相关的激励。蓝色经济和生态文明为此提供了非常好的语境,不过在政策落实中需要更多的研究,国际交流对此也会有所帮助。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

响应倡议一,调研黄渤海东亚江豚状况,提供基线数据,识别江豚重要栖息区域,为建立江豚保护区及其他保护措施提供相关建议。同时以江豚为指示物种和伞护种,推动黄渤海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响应倡议五,推动黄渤海渔业社区保护地建设,政府、企业、ngo等各方共同参与,发掘社区内生动力,推进渔业社区资源可持续和环境友善的生活作业模式。

雷威(鸟类学者)

响应倡议一和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保护生态学基本原理,进一步研究不同地理位置黄嘴白鹭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性进化管理单元,在现有黄嘴白鹭自然保护区基础上,推动建立黄海生态区范围内乃至整个迁徙路径范围内的黄嘴白鹭保护地网络,探讨创建黄嘴白鹭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李辉(营口市自然资源事务中心玉石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

响应倡议一,需要识别生态热点区域,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支持海洋生物状况的调研工作,可以为政府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数据作为保护依据。

响应倡议三,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目前海洋保护地的类型比较多,目前管理内容特别规范,技术流程和标准等都还有补充的空间。政府和各界组织可以合作多渠道、多形式配合提供相关培训。

李淑娟(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

响应倡议六,在长岛保护地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打造生态产品品牌,开展生态产品认证等方式增加生态产品溢价,提升保护地和周边社区的自我持续发展能力。

盘锦湿地保护协会

响应倡议一,调研辽河入海口西太平洋斑海豹和东亚江豚的状况,提供基线数据,并且提供相关保护建议;
响应倡议五,在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推动社区共同管理试点,开展社区参与的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作;
响应倡议六、正在建海洋科普基地,为自然教育提供相关服务和产品。

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

响应倡议一,加强以渤海湾鳗草床为代表的关键近海栖息地的生态及社会经济价值评估,为保护地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响应倡议五,探索天津滨海国家级海洋公园(大神堂牡蛎礁所在地)、青岛琅琊渔业社区保护地(日本海马集中分布区)的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式管理方案;
响应倡议六,在海洋保护地及周边海域推动可持续渔业和负责任水产养殖业发展,鼓励保护地友好型海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上海浦东一荇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响应倡议五:积极参与海洋保护地的自然教育课程建设,参与自然教育研学课程设计研发和组织活动;广泛开展针对儿童和亲子家庭的海洋保护地相关的科普讲座、志愿者宣传活动、环境教育等。进一步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和科学知识,为海洋保护地发展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

勺嘴鹬在中国

响应倡议一、开展在江苏沿海重点滩涂的水鸟长期监测,重点关注濒危的长距离迁徙候鸟,如半蹼鹬,勺嘴鹬,斑尾塍鹬和大滨鹬,希望通过科学监测和数据报告,助力各级决策机构合理规划沿海滩涂的开发和保护。
响应倡议四:在长距离迁徙候鸟在江苏中停地鸟类调查工作,是整个迁徙路线协同保护的共同工作基础,为数量下降中的濒危水鸟的优先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响应倡议六:在江苏沿海开展可持续养殖的鱼塘试点示范项目,鼓励鱼塘养殖户为迁徙候鸟提供补充的高潮停歇地,并创造观鸟热点,为本地社区增加绿色收入;在南通如东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培训者“的一系列鸟类保育能力建设活动,使当地社区更多孩子和家庭了解滩涂的自然价值和独特候鸟资源。鼓励社区、校园和家庭共同参与黄海地区的鸟类保护的行动。

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

响应倡议六,在烟台南隍城岛海域推进负责任水产养殖改进项目和可持续水产品市场建设工作,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结合到当地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

叶观琼(浙江大学副教授)

响应倡议二,构建海南珊瑚礁保护区网络。基于生态连通性原理,构建了海南岛珊瑚礁保护区网络时空框架,并对11个分布于海南岛沿岸的海洋保护区,尝试构建政府-社区纵向横向的组织机构管理协调框架,希望进一步推动珊瑚礁生态系统和关键物种的保护;基于人类活动累积影响空间测度模型,在考虑生态重要性的基础上,叠加人类活动累积影响分析,在海洋保护地/空间规划重权衡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完善保护区选划工作的科学支撑体系。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响应倡议五和六,一直致力于推动海洋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利用,在渔民培训、可持续渔业(水产养殖业)改进、可持续认证推广、可持续水产品消费促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尝试,有幸参与到本次“黄海生态区海洋保护地倡议”,愿意发挥协会优势,充分调动会员力量,与各方共同推进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力争在保护地立项之初就考虑到后续生态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科普、游学等多种方式增强生产者、消费者、普通公众对保护地的了解和参与度,提升保护地居民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推动保护地建设,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舟山市绿色海洋生态促进中心

响应倡议五:在舟山市六横岛南部梅散列岛-南兆港水域包括海上风电场的274平方公里范围开展海洋公益保护地行动。
响应倡议六:对六横岛南部南兆港-海上风电场及周边海域等共约50平方公里区域首先开展栖息地修复行动,进一步推动国际海钓公园实施“养护修复,渔旅融合”举措,实现“以钓代捕”的产业转型战略目标。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欢迎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 , 益起守护那片海!